最新文章
UI設計規范流程——從0到1的UI設計工作方式
UI設計并非單純的視覺創作,而是貫穿項目需求、設計執行、開發交付到上線優化的系統性工作。每一個環節的嚴謹把控,都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用戶體驗與落地效果。以下從六個核心階段,拆解UI設計的標準化工作流程,為設計落地提供清晰指引。 一、原型圖接收與項目分析:奠定設計基礎
設計的第一步并非直接動筆,而是從產品經理處接收原型圖后,先完成對項目的深度拆解。需重點梳理四個核心維度:項目核心功能(明確用戶使用的核心路徑)、產品特性(區分與同類產品的差異點)、目標用戶群體(如年輕群體偏好活潑風格,商務群體側重簡潔專業)、項目定位(是工具類、社交類還是電商類,定位決定設計方向)。 尤其對原型圖中模糊的功能邏輯、交互節點,需及時與產品經理溝通確認,避免因理解偏差導致后續設計返工。只有對項目的每一個細節了然于心,才能讓設計既符合功能需求,又契合用戶期待,為后續創作打下扎實基礎。
二、競品分析:尋找設計差異化方向
完成項目認知后,仍需暫緩設計執行,先開展同類型產品的競品分析。分析范圍需覆蓋:
·設計風格:是極簡風、卡片風還是擬物風,風格與產品定位的匹配度如何;
·視覺呈現:主配色選擇、排版邏輯(如信息密度、模塊劃分)、功能按鈕樣式;
·體驗細節:核心功能的交互流程、異常狀態的提示方式、高頻操作的便捷性。
通過對比競品的優劣勢,明確可借鑒的設計經驗(如某產品的列表層級劃分清晰)與可優化的空間(如某產品的按鈕點擊反饋不明顯),在吸收他人長處的同時,找到自身產品的差異化設計切入點。此時,設計方向會逐漸清晰,腦海中也會形成初步的設計雛形。
三、UI界面設計:規范與風格并行
界面設計需以“規范”為骨架、“風格”為血肉,確保視覺統一與體驗流暢。以下以**2倍圖**為標準(1倍圖需對應除以2),梳理設計要點:
·界面設計規范:當前UI設計普遍采用全面屏規范,一方面視覺更美觀,另一方面搭配全面屏樣機制作作品集時效果更突出。通常僅需設計蘋果全面屏版本,安卓端由開發工程師自行適配,核心尺寸規范如下

·常用圖標尺寸:頂部功能圖標(如搜索、消息):48×48px;底部菜單欄(帶文字):48×48px;底部菜單欄(無文字):64×64px。
·文字規范:尺寸:36px(標題)、32px(副標題)、28px(正文)、24px(輔助文字);顏色:正常文本(#333333)、輔助文本(#999999)、未輸入提示(#CCCCCC); 技巧:通過字號與顏色對比強化信息層級,也可在文字色中加入少量藍色調,避免視覺呆板。
·組件控件系統搭建:組件控件系統是提升設計效率與規范度的核心。需將高頻復用元素梳理為統一控件,具體包括:基礎控件:圖標(所有圖標需做成控件,便于后續切圖)、按鈕(如主按鈕、次按鈕、禁用按鈕)、彈框(確認彈框、提示彈框)、列表(如文字列表、圖文列表);系統控件:狀態欄、導航欄、菜單欄、指示器(按統一尺寸與樣式定義,避免重復設計);樣式保存:將項目專屬的配色方案、投影效果(如陰影模糊度、偏移量)、文字樣式(字號+字體+行高)保存為固定樣式,不同設計工具(Figma、Sketch等)可通過“樣式庫”功能實現一鍵調用,后續修改時只需更新樣式庫,所有應用該樣式的元素會同步更新,大幅減少重復工作量。
·設計風格選擇:設計風格需與產品定位匹配,確保整體視覺統一協調,常見風格及適用場景如下: 傳統UI風格:以分割線劃分小模塊、背景色塊區分大模塊,層級清晰、實用性強,尤其適合信息密度高的列表類產品(如工具類APP、資訊類APP),雖設計感不強烈,但能讓用戶快速獲取信息;卡片式風格:將同類元素或模塊放入“卡片容器”,增強內容獨立性與模塊區分度,是當前主流風格。常用“淺灰背景+白色卡片”組合,卡片帶圓角設計(類似撲克牌堆疊效果),暗夜模式下則采用“深色背景+淺深色卡片”,適配不同使用場景;大標題去線段化風格:在傳統風格基礎上去除分割線與背景色塊,僅靠間距區分模塊,對“親密性原則”要求較高。若間距不足以區分層級,可通過放大標題字號強化模塊邊界,因留白更多,界面會更干凈清爽,適合極簡風產品(如筆記類、閱讀類APP);新擬態設計風格:2019年底興起的輕擬物風格,以統一光源打造浮雕效果——假設左上方為光源,元素左上角加亮色投影、右下角加暗色投影,營造“浮起”感;選中/按下時則用內陰影(左上角暗色、右下角亮色)營造“凹陷”感。需注意:界面背景與模塊需為同一色系(避免純白/純黑,否則投影不可見,常用藍灰色、深灰色)。該風格視覺新穎柔和,但對比度低易產生視覺疲勞,且開發成本較高,目前多用于概念稿或局部功能,實際項目應用較少。
四、設計交付:確保開發精準落地
設計完成后,需向開發交付切圖與標注文件,確保視覺與交互效果精準還原。
1. 切圖交付 切圖需按平臺(iOS/Android)、格式、命名規范執行,保證開發高效使用:切圖套數: - iOS:輸出2套(@2x、@3x,對應2倍圖、3倍圖),文件名需加后綴(如“ico_home_nor@2x.png”); - Android:輸出3套(xhdpi對應2倍圖、xxhdpi對應3倍圖、xxxhdpi超高清圖),無需加倍數后綴,而是按尺寸單獨建立文件夾(如“xhdpi”“xxhdpi”)。 輸出格式: - PNG:最常用格式,支持透明背景,導出前需移除設計稿背景(Figma隱藏畫板填充色,Sketch取消“包含于導出項”); - SVG:矢量格式,支持無損縮放,適合網頁端項目; - BMP:部分硬件項目需用,不支持透明背景(透明部分會自動填充白色),需連帶背景一起切圖,且需先導出PNG/JPG,再用PS等工具轉換格式。 - **命名規范**:僅用英文、數字、下劃線,格式為“類別_位置_功能_狀態”(無多狀態則省略): - 類別:圖標(ico)、圖片(img)、按鈕(btn); - 狀態:正常(nor)、按下(pre)、選中(sel)、禁用(dis)、懸停(hover,僅PC端); - 示例:底部首頁選中圖標(ico_bottom_home_sel@2x.png)、頂部搜索圖標(ico_nav_search@2x.png)。輸出方式:軟件直出:Figma、Sketch等可設置倍數、后綴后批量導出;第三方平臺:上傳設計稿至藍湖(需先標記切片),開發可自行下載所需切圖。
2. 標注交付 標注需清晰呈現元素的視覺參數,便于開發還原設計:藍湖導出:安裝藍湖插件,將設計稿導出至藍湖,開發可直接查看顏色、尺寸、間距、文字樣式等參數;在線軟件標注:Figma、Mastergo等可切換“開發者模式”,邀請開發加入團隊后,開發可直接查看標注;插件導出:涉密項目若禁止使用第三方平臺,Sketch可通過“Sketch Measure”插件導出HTML格式標注文件,供開發離線查看。
五、項目上線:配合完成應用商店素材
上線階段,UI設計需提供應用商店所需素材,確保產品順利上架:項目預覽圖:選取產品中視覺有特色的界面(如核心功能頁、首頁),搭配統一版式設計,用于應用商店展示產品亮點;啟動LOGO:APP在手機桌面的入口圖標,需按不同應用商店要求輸出多尺寸(如蘋果App Store需1024×1024px、180×180px等);啟動頁與引導頁:啟動頁是APP打開時的過渡頁面,引導頁用于新用戶首次使用時介紹核心功能,可在研發開發界面時同步設計,上線前交付即可。
六、持續跟進與優化:迭代提升產品體驗
項目上線不代表設計工作結束。產品上線后,需結合用戶反饋(如某按鈕點擊不明顯、某模塊信息混亂)與數據表現(如某功能點擊率低),對界面與交互進行優化迭代: 功能層面:若用戶反饋某操作路徑復雜,可優化按鈕位置或簡化流程;視覺層面:若某顏色搭配引發用戶不適,可調整配色方案; 體驗層面:若某頁面加載時無提示,可增加加載動畫或提示文案。 通過持續的優化調整,讓產品在用戶使用中不斷完善,最終實現體驗與口碑的雙重提升。












冀公網安備